50万人新研究显示:同性性行为由多种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

近期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称,通过对近50万人的遗传信息分析得出结论,人体中并没有单一的所谓“同性恋基因”。结论指出,同性性行为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而且这个基因并非指的是单个基因,也不是几个,而是很多基因,因此无法预测个体的同性性行为的发生。


50万人新研究显示:同性性行为由多种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30日报道,该研究使用了英国生物银行近40.9万人和23andMe(美国个人DNA鉴定公司)超过6.85万人的基因数据。与会者被问及是否同性伴侣,以及是否有异性伴侣。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的方向注重针对“同性性行为”这一行为本身,而非“同性恋”这一身份。

对于研究成果,BBC称,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当考虑整个基因组时,遗传因素所产生影响的比例为8-25%。

据英国《卫报》报道,研究人员共发现了五种显示出与同性性行为有较为明显的联系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两种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有发现,两种仅在男性中发现,一种仅在女性中发现。该研究小组认为,仅在男性中发现的一种可能参与性激素调节,因为它与男性秃顶有关。但上述SNPs只能够对同性行为提供不到1%的解释。

此外,《卫报》称,除了多种基因,环境因素也对一个人同性性行为的发生产生影响。

“从人们的基因组中预测个体的性行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23andMe的资深科学家萨塞拉庞萨苏提(Fah Sathirapongsasuti)表示。

负责这项研究的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分析和转化遗传学部副教授Ben Neale告诉BBC:“遗传学在性行为方面只拥有不到一半的影响力,但它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单一的‘同性恋基因’,如果你打算根据基因测试去选择你的同性恋伴侣,这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名誉教授大卫·柯蒂斯(David Curtis)表示,“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没有单一的‘同性恋基因’这样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是,同性性行为受到众多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每种基因的影响都极小。不过,即使同性性行为不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这也并不意味着它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个人性格天生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纽约时报》进一步分析称,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没有单一的性行为生物学。例如,事实证明,影响女性同性行为的基因通常不同于塑造男性该类行为的基因。

这样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使得遗传和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换句话说,这项研究表明,虽然生物学塑造了我们最亲密的自我,但这个“自我”也与我们的个人历史相结合——在更大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展现出的特殊的自我。

虽然上述研究仍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仅将同性和异性行为二元区分、让受试者自己填写性行为经历具有主观性等,但这一研究的规模之大极为罕见,此前的类似研究受试者大多为几千人。

《卫报》称,1993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家哈默尔(Dean Hamer)和他的团队发现X染色体上的DNA标记与男性性取向之间存在联系时,一种被称为“同性恋基因”的东西推到了聚光灯下。而今这项新的研究结果虽然仍然支持遗传学在同性性行为中产生作用的理论,但得出了明显不同的结果。新的研究中没有在X染色体上发现与性取向有关的DNA标记。

“这提供了另一种证据、另一种方法,表明遗传基因对人们的性行为产生了强烈而重要的影响。”哈默尔对最新研究成果感到高兴。对于两次研究结论的不同,哈默尔把原因归结为“最新研究的重点在同性性行为非性取向”。


为您推荐